沙烏地阿拉伯-沙漠國家的生活啟示

如何想像全球暖化後的現代化生活?氣候變遷?強降雨、淹水?氣溫上升?面對這個全球趨勢,每個人心中隱約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以及想像,空間專業者更是開始探詢氣候變遷調適的設計方法。過往,基於在臺灣的生活經驗,我十分關注極端降雨課題也嚮往荷蘭與水共生的空間治理策略,於是在三年前前往荷蘭攻讀學位。今年中,因為另一半工作的關係,我一起來到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布都拉國王理工大學 (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KAUST),獲得了奇特的沙漠國家生活體驗。我們很不巧地在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期間抵達,在身心皆遭受一番熱浪衝擊之後,決定來跟大家分享這兩個月的一些啟發。

KAUST校園主要建築群的出入口

意想不到的衝擊-當生活在不宜人居的氣候環境中

對於氣候變遷的想像,來自臺灣的我們,「高溫」導致的災害或生活影響鮮少被提及。今年6月,荷蘭、英國等西歐國家遭受熱浪襲擊,可能很多人不以為意,覺得也差不多就是達到臺灣的夏季溫度或者再高一些些,而且熱浪才幾天而已。但試想,如果臺灣每天都是這個溫度,會是什麼樣的狀況?以文章書寫當下的2022年7月30日為例,臺北市氣溫為27°C至34°C,吉達市 (Jeddah-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城)氣溫為31°C至39°C,簡而言之,這裡的氣溫高臺北市5度左右,早上8點氣溫便達33°C,中午達39°C,晚上6點也只略降到36°C。

於是,來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三天,過於輕忽天氣高溫的我就中暑了。原以為減少在戶外時間即可,沒想到頻繁的在高溫戶外及室內冷氣房之間轉換移動,竟然導致身體無法調節溫度、體內熱氣無法散出,而出現嚴重頭暈及嘔吐狀況。由於是人生第一次發生中暑,當天我既震驚又擔心,往後在這裡的生活如何度過。來了阿拉伯之後,我開始反思,或許我在荷蘭生活期間,在宜人氣候及美麗地景的國度中,嚴重框限了自己對世界的想像。

那麼,這個國家的人們如何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生活?

啟示一:夜間生活的必要延長

來到KAUST之後,發現一些驚奇的服務,例如:學校提供免費接駁巴士至吉達市區與吉達兩大購物商場,每天發車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服務?因為大學城周邊除了Thuwal村,可說是一片荒蕪,雖不至於稱為沙漠,但為碎石滾滾、鮮少植物的黃土荒野,到大城吉達市 (Jeddah) 距離90至100公里、沒有大眾交通運輸、開車時間60至80分鐘。身為在大學城內無聊到發荒的國際人士,當然要好好利用這個免費巴士機會。

根據我們幾趟進城(吉達)的經驗,沙烏地阿拉伯的夜晚商業時段很長,非常可以理解這樣的現況發展,因為白天過熱,人們必須利用涼爽時段活動。那麼是到多晚?歷史街區 (Al Balad) 一般街道商店營業至晚上11點,然而我們觀察到,在歷史街區逛街的群體是以男性為主。若為百貨商場,以學校巴士接駁的兩大商場為例,Red Sea Mall營業至凌晨1點,Mall of Arabia 則營業至凌晨2點。另外,除了以上消費型室內空間,大型戶外空間也十分受歡迎,大型公園與夜間主題遊樂園在路上比比皆是,以親子客群為主。

但那幾趟從吉達回來都讓我們十分疲憊,學校巴士是平日晚上10點、假日晚上11點回程,11點發車的巴士,回到KAUST已經12點半。有點難以想像,如果每個周末都固定有這樣的行程,等於大約凌晨1至3點之間才會就寢,隔天白天的作息勢必得跟著調整,難道沙烏地人都是夜行體質?

東岸大城市吉達 (Jeddah) 歷史街區 (Al Balad) 的露天市場 (Bedouin market),拍攝時間為晚上10點多,主要街區商店全開,露天市場更是人潮洶湧。

啟示二:大型建築體的必要性

夜行沙烏地人除了在戶外空間活動之外,另一種受歡迎的空間便是大型百貨商場了。它們有多大呢?以學校固定接駁的兩大商場為例,紅海商場建築佔地面積 (building footprint) 約為11.4公頃、阿拉伯商場為8.3公頃,幾乎是兩倍高雄夢時代(佔地約4.5公頃)的規模。大型商場裡面設有可滿足全家大小需求的商店與消費設施,如:電影院、保齡球館、兒童遊樂場(含機械遊戲設施、滑水道水上樂園),以及讓我心花朵朵開的甜點街,從中東甜點到歐洲甜點店都有。兩周前,我們便在阿拉伯商場的"PAUL Bakery & Restaurant"享用了悠閒的飯後點心時光。

如下圖所見,大型百貨商場的逛街人潮密度明顯高於舊城老街,而且可以看到不同性別與年齡客群的共存,沒錯,我們終於看見大量女性出沒。沙烏地阿拉伯是伊斯蘭國家中較為保守的地方,女性著全身罩袍、頭紗及面罩,或許也因為衣著的高包覆需求,讓女性特別喜愛室內冷氣空間。為何大型賣場在這裡這麼受歡迎?我認為包含了方便性(一站式消費)、舒適性(冷氣空間)、可滿足多元客群以及追求流行(國際品牌為主)等要素。

另外補充,營造舒適室內空間不只大型百貨商場這種大型建築案例,沙烏地阿拉伯的傳統風土建築、傳統民居也有不同做法,但類似的思考。沙烏地傳統建築多運用「夯土磚」(土埆)砌成,然而夯土磚本身的結構軟弱,需築成一定厚度的牆體才能有足夠的力學承載力,這也造就了早期建築常見的深厚牆面,深厚牆面在沙漠氣候中,便可有效地提供室內外良好的熱絕緣屏障。這裡筆者並非要鼓勵夯土建築復興,而是希望臺灣的現代建築可以多多汲取過往智慧,強化建築隔熱設計。

Mall of Arabia室內景象 (圖片來源: Google)

啟示三:落實永續設計建築的必要性

來到KAUST的第一周,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,就是校園核心建築群中間的通廊-The Spine,這裡暫且翻譯為「中央脊廊」。中央脊廊有東西兩段,分別連接著學校四棟主要研究大樓,如下圖所示。我很喜歡走在其中,十分舒服,明明是半戶外空間,體感溫度大約可以低戶外3-5°C左右,而且迎面而來的不是熱風,而是些微涼爽的風。這個行走經驗讓我十分驚艷,開始搜尋中央脊廊的相關資料後,才發現這是校內綠建築設計的重點之一。

校園核心區域平面圖,中央脊廊為淺黃色區域,橘色箭頭為主要行走動線。
(圖片來源: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,色塊與箭頭為筆者加工)

中央脊廊設計概念為被動式節能手法 (passive solutions)。設計師創造了一個大棚蓋,將四棟建物之間的戶外空間銜接在一起,並通過細部建築空間設計,創造被動式冷卻中庭 (passively cooled courtyard) 及被動式換氣 (passive ventilation) 的效果。其中,最有趣的便是60公尺高的太陽塔 (solar tower),這個玻璃塔具有煙囪效應,亦即,通過太陽直射、塔內部空氣被加熱,塔中的熱空氣上浮時,外部的新鮮空氣便會同步被吸入(如下圖中白色大箭頭所示),進來的新鮮空氣途經景觀水池或植栽區域後會使得整個區域降溫,整體而言,這樣的空氣循環過程促進了脊廊空間的流動,使中央脊廊的空氣相對涼爽新鮮舒適。

中央脊廊的永續設計系統(圖片來源: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)

中央脊廊並不只是銜接研究大樓的通廊,校園中主要的服務性空間也設立在這條軸線上,例如:電信公司及政府在KAUST的服務處,所有初來乍到的人們,都會在這條路上出現,為了辦理門號、銀行帳戶、居留證、駕照等,此外,沿路也設有咖啡店、輕食店、討論室等空間。

A.中央脊廊入口 B. 連接研究大樓的出入口各有一個景觀水池
C. 沿著脊廊主動線行走,可見許多結合座位設計的景觀水池 
D.脊廊十字口有大型挑高空間,照片右側一樓玻璃室即為政府的KAUST服務處

經由實際的行走體驗及初步的資料研究,我認為,中央脊廊這種空間的創造,在未來日趨炎熱的都會空間具有其必要性。一個具有遮蔭功能的半戶外空間,搭配水綠空間及根基於綠建築科技的換氣通風設計,便可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溫度。地面層主要行走動線上,則可以設置商業或服務空間,運用傳統街道行為的空間模式語言,讓新式空間也可以有人們熟悉的街道遊逛體驗,並創造走廊的活力。

未來城市-是因地制宜還是異想天開?

就在今年7月中,沙烏地國家計畫釋出了"The LINE"最新的模擬願景圖及相關動畫,一道長達170公里的玻璃鏡面劃過沙漠,具體的將線性永續城市的構想視覺化。

乍看之下誇張至極,但我認為,這個設計裡面確實運用了當代沙漠國家的都市生活經驗。首先,整個方案是一個強調垂直配置的複合空間系統,區分為高樓住宅、步行層、商業層,並於其中配置服務性空間,如同前面我提到的個人經驗,在大型量體的空間中活動,在高溫國家是十分舒適的選擇(相較於太陽當空炙熱的戶外空間而言)。第二,這是一個最大程度的集約化 (compact) 的都市生活提案,且同步配置大眾交通運輸系統銜接內部移動。這其實是對當前沙烏地的都市化處境很直觀的回應,現況,城市到城市之間往往倚賴單一公路銜接,就如同我們從大學城到吉達,必須沿著公路開車90公里,中途並沒有片狀小聚落,也沒有大眾運輸,沒有車的人無法自由地在城市之間移動。所以,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提案時,確實認為,基於現況的移動模式,沿著某條軸線、營造一個線性城市,讓所有的都會生活集中在這個帶上,並透過大眾交通運輸系統銜接是個不錯的構想。

The LINE的設計讓我聯想到根據艾西莫夫 (Isaac Asimov) 小說改編的科幻影集-基地 (Foundation) 的設定,地球已經不宜人居,克里昂王朝在川陀星建立帝國,連接川陀與太空站的星橋 (Starbridge) 象徵著帝國的強盛國力。在影集的第一集,星橋被攻擊而倒下,成為劇集開篇的重要軸線。星橋是垂直線性、而The LINE是地面上線性,然而,同樣都是國力的象徵,也都是特殊階級通往權力空間的象徵。

The LINE 願景模擬圖 (圖片來源: Dezeen.com)

The LINE到底是什麼呢?沙烏地阿拉伯於2016年提出2030願景計畫,有野心地、計劃性地推動三級業發展,以大型公共建設、科學研究、醫療健康及觀光旅遊產業為主,長期目標則設定在發展永續能源經濟(整理自參考資料3),整體而言,希望讓國家從石油輸出的一元經濟,轉換成永續的多元經濟。2030願景計畫中,NEOM特區為主要的區域新開發計畫,將在西北方的Tabuk省建設新型法治經濟特區機制吸引外資,The LINE則是計畫中的亮點。

The LINE提出後,爭議也隨之而來,舉例而言,該設計主打環保永續,卻忽略既有地形及環境特性,粗暴地以上帝視角在土地上畫出一條線,看不出任何與環境共生考量,未來若建成,勢必成為生物東西向移動的阻礙。此外,如此鉅額投資的未來城市若要落地,空間規劃的公共性及合理性都是需要考量的部分,在社會經濟層面,如何處理既有聚落的迫遷課題?居住機制上,誰可以住在未來城市內?一般民眾可否自由進出?長期發展而言,The LINE在建成後,是否可保有向外有機生長發展的可能?或者將成為大型門禁世界?

The LINE 願景模擬圖 (圖片來源: Dezeen.com)

令人擔憂的是,沙烏地阿拉伯並非一個可以討論上述課題的國家。沙烏地的政治體系乃是以王室為中心,並長年有人權爭議。2018年發生了一樁震驚國際的醜聞,記者哈紹吉因發表了質疑政府言論,在伊斯坦堡的沙烏地領事館遭到謀殺。此事件影響沙烏地阿拉伯對外國際關係甚多,直至今年,土耳其才再次開放沙烏地航空直航。許多報導指出,當居大力推動的NEOM計畫以及The LINE未來城市願景,皆是沙烏地迫切希望挽救國家形象的手法之一。

沙漠國家的生活啟示

短短兩個月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生活,五味雜陳。一方面頗受啟發,如本文前半段所分享,我們觀察到了沙烏地日常活動的對氣候的調適(如:夜間生活延長)、現代建築空間的特性(如:受歡迎的大型室內商場、逐漸萌芽的永續建築),以及,突破框架的未來城市提案。當然,那是基於集權國家特殊條件,並且搭配石油經濟與沙漠氣候的特殊條件所孕育。另一方面,我卻覺得十分擔憂,如果全球暖化使氣溫上升5°C,導致白天及戶外空間不宜活動,我們將如何應對?身為一個喜愛都市街道空間、喜歡逛街的平凡人,我在沙烏地無比難受,未來我們的生活世界,也會演變至此嗎?那麼,這當下的我們,是否應更積極地拓展對於氣候變遷各個面向的理解?如何向極端氣候國家學習?如何及早應對?

-

補充說明

阿布都拉國王理工大學 (KAUST) 是一個2009年成立的學校,重金禮聘各領域學者,在全英語教學環境及優渥的條件下(提供獎學金、住宿及子女教育等),吸引許多年輕學者前來。若有適合機會,也歡迎各位讀者來這裡走一遭,經歷難得的人生體驗。

參考資料

  1. KAUST校園建築介紹,來源: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,網址: https://www.aiatopten.org/node/113
  2. The LINE官方網站,網址: https://reurl.cc/9pXk78
  3. Why Saudi Arabia Is Building a Linear City (15分鐘短片),網址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1sgRP0G6y4
  4. 建築雜誌Dezeen.com對於The LINE的報導: Saudi Arabia reveals 170-kilometre-long mirrored skyscraper to house nine million people,網址: https://www.dezeen.com/2022/07/26/neon-170-kilometre-long-skyscraper-city-saudi-arabia/

延伸閱讀

  1. 轉角國際- 被遺忘的報導:沙烏地分屍了記者哈紹吉,後來呢?https://global.udn.com/global_vision/story/8663/3563339
  2. 沙特阿拉伯:改革之路 https://reurl.cc/RX6Wge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