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精選文章

沙烏地阿拉伯-沙漠國家的生活啟示

如何想像全球暖化後的現代化生活?氣候變遷?強降雨、淹水?氣溫上升?面對這個全球趨勢,每個人心中隱約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以及想像,空間專業者更是開始探詢氣候變遷調適的設計方法。過往,基於在臺灣的生活經驗,我十分關注極端降雨課題也嚮往荷蘭與水共生的空間治理策略,於是在三年前前往荷蘭攻讀學位。今年中,因為另一半工作的關係,我一起來到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布都拉國王理工大學 (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KAUST),獲得了奇特的沙漠國家生活體驗。我們很不巧地在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期間抵達,在身心皆遭受一番熱浪衝擊之後,決定來跟大家分享這兩個月的一些啟發。 KAUST校園主要建築群的出入口 意想不到的衝擊-當生活在不宜人居的氣候環境中 對於氣候變遷的想像,來自臺灣的我們,「高溫」導致的災害或生活影響鮮少被提及。今年6月,荷蘭、英國等西歐國家遭受熱浪襲擊,可能很多人不以為意,覺得也差不多就是達到臺灣的夏季溫度或者再高一些些,而且熱浪才幾天而已。但試想,如果臺灣每天都是這個溫度,會是什麼樣的狀況?以文章書寫當下的2022年7月30日為例,臺北市氣溫為27°C至34°C,吉達市 (Jeddah-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城)氣溫為31°C至39°C,簡而言之,這裡的氣溫高臺北市5度左右,早上8點氣溫便達33°C,中午達39°C,晚上6點也只略降到36°C。 於是,來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三天,過於輕忽天氣高溫的我就中暑了。原以為減少在戶外時間即可,沒想到頻繁的在高溫戶外及室內冷氣房之間轉換移動,竟然導致身體無法調節溫度、體內熱氣無法散出,而出現嚴重頭暈及嘔吐狀況。由於是人生第一次發生中暑,當天我既震驚又擔心,往後在這裡的生活如何度過。來了阿拉伯之後,我開始反思,或許我在荷蘭生活期間,在宜人氣候及美麗地景的國度中,嚴重框限了自己對世界的想像。 那麼,這個國家的人們如何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生活? 啟示一:夜間生活的必要延長 來到KAUST之後,發現一些驚奇的服務,例如:學校提供 「 免費 」 接駁巴士至吉達市區與吉達兩大購物商場 ,每天發車 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服務?因為大學城周邊除了Thuwal村,可說是一片荒蕪,雖不至於稱為沙漠,但為碎石滾滾、鮮少植物的黃土荒野,到大城吉達市  (Jeddah)  距離90至100公里 、沒有大眾

最新文章

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Taipei

我在台夫特的一年 My First Year at TU Delft

林郁文-認識都市規劃

李捷群──Nonfiction Storyteller

尹顯玲-山林之於我

張瓈月-我想找尋購買的新方式